这个冬天,共享单车悄然去死……

对,你没看错!我说的就是“去死”,而不是“死去”。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不作就不会死”,一场风风火火的资本闹剧真该消停会儿了……

北方的秋天很短,以至于我们还没有尽情的去享受这收获的季节,便毫无防备的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就如同过眼云烟般的共享单车,仅仅两年时间,从大刀阔斧纷纷上马,到接踵爆雷的人去楼空,富有传奇色彩和讽刺意味的共享单车将迈入最凛冽的寒冬……


共享单车的凛冬将至

早上同事小王迟到了,一边吐槽这突如其来的寒风,一边斥责着糟糕的共享单车:“扫了好几辆车,10辆里面有8辆是坏的。一路走,一路扫,结果我特么都走到地铁站了,给哥们我冻得……”小王的一番牢骚或许能够代表很多人的遭遇,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

“这么冷的冬天,还会有人骑共享单车吗?”这应该是一种很糟糕的体验吧!

尽管身陷“破产重组”负面舆论的ofo一再表示:“我们活的还很好”,“撤离北京总部只是因为房租到期”云云……但在这寒冷的气温,和不再炙手可热的资本风口趋势下,共享单车能否熬过这个冬天,能支撑到“接盘侠”的出现吗?


“ofo退押金”成为热词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ofo的存亡我不敢妄言。然而数据不会撒谎,“ofo退押金”能成为热点关键词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自ofo在今年中期传出“破产重组”的消息以来,伴随着每次负面传闻的出现,“ofo退押金”这几个字便迎来一波热搜小高潮。

拿ofo说事儿并不是刻意的针对谁,我只想说大多共享单车最终都是“垃圾”,根本配不上“共享经济”这么高大上的字眼。以我拙见,无论是经济产值还是社会价值均无,共享单车充其量只是一场资本的闹剧和击鼓传花的游戏罢了。


一地鸡毛的共享单车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潮水退去你才会知道是谁在裸泳,同时你也会看到那些“溺死者”的尸体。不管他们是红的黄的蓝的,还是什么其他的颜色。他们和其他捞金的“弄潮儿”一样,都会先给你编织一个宏大的愿景,然后捞一把热钱便走,留下一地鸡毛……

两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共享单车虽然给民众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却造成更多的矛盾和浪费,险些让刚刚新生“共享经济”就此夭折。你也许不认同这个观点,但这根本无关紧要,当他们真的熬过这个“寒冬”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也不迟。

毕竟,活着才有价值。

既然共享单车不能代表共享经济的趋势和未来,那共享经济又是什么呢?

“不作就不会死”的共享经济

其实一直以来我很想与读者探讨关于“共享经济”的话题,但每次话到嘴边便又不知该如何说起。对于新生事物我们不能轻易盖棺定论,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而在两年后共享经济“泡沫”被戳破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这个问题了。

击鼓传花资本接力,最后接棒的挨雷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在我看来共享单车只是“分时租赁”的漂亮马甲。运营商购置了一大批自行车,然后按时收费租赁给使用者,仅此而已。但如果不包装概念,不描绘的高大上,不抛出一个宏大而美好的愿景,便不好融资,也不好把“雷”传下去……

我认为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建立在物权归属于个人的基础之上。好比我有一辆车,我共享给他人使用,从而提升这辆车的利用率并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自己的东西自己心疼,维护的成本被分散到个人。同时因为P2P(个人对个人)的模式,也让使用者不敢故意破坏。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国内国外都一样,“共用”的东西没人心疼

而运营商的作用在于信息的对接,基于位置和需求将用户连接,并提供现金流和信用保障,就好比支付宝在网络购物中的作用。而所谓的共享单车背离了“共享”精神,本质是分时租赁的“共用”服务。巨额资金被用于填补运维和购置新车的无底洞当中难以为继,众多失败案例表明这种死循环的模式很难走远。


美国为“拼车”设立高速通道(双黄线右侧)

目前来看比较“靠谱”的共享经济模式更像是“顺风车”,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个人和社会均受益。只可惜我们的法律法规并不太支持“拼车”,保障也不完善。几次悲惨的意外也暴露出运营商的不作为,令社会哗然并心存质疑。任何新生事物很难一蹴而就,共享经济的折戟就像是一层层剥开洋葱。

该来的始终会来,该走的最终会走。就好像这个冬天的寒冷,让人们逐渐放弃了共享单车。“空姐遇害”的悲伤和质疑逐渐被淡忘,人们也难以舍弃便宜和便捷的顺风车。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开始的样子,什么都没有改变。除了那一地鸡毛和一堆破烂的自行车……

如果说“死去”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么“去死”则是一场资本闹剧该有的结局。共享经济的意义在于平衡不均等的社会资源,脱离了这个本质一切都是“作死”~

临时更新:来自朋友圈的爆料


提醒您注意:ofo貌似退不了押金了

就在本文截稿不久,笔者通过朋友圈看到有人透露“貌似ofo退不了押金了”,特此提醒广大读者注意。

快来抢沙发!

欢迎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