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成了政治参与方式?

自拍的政治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强化偶像魅力,也可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

该文章转载自网易“好奇心日报”。

学者们正在认真考虑自拍的公共价值。

  在《自拍一代》(The Selfie Generation)这本新书中,视觉艺术批评家 Alicia Eler 探讨了她在副标题里暗示的内容:我们的自我影像正如何改变隐私、性、文化这些观念?作者提出,自拍不应被简单归咎于自恋情结,而是带有更深刻的文化意涵。通过自拍影像的传播,包括女性、有色人种(POC)、移民和性少数群体(LGBTQ)在内的边缘人群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存在与诉求——在主流媒体中,他们的身影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这一“赋能”(empowerment)过程并不只是茶杯里的风暴:自拍已经成为社会运动的“常规武器”。2014 年,社会活动家 Jack Mackenroth 发起 “#WeareALLclean” 运动,通过展示男性在淋浴间内的自拍挑战对 HIV 感染者的污名化。这类运动有时更富戏剧性。

  在 2017 年抗议 Standing Rock 输油管工程的民权运动中,成千上万人“赶往” Standing Rock 印第安人保护区在 Facebook 上的位置“签到”(Check-in),防止执法部门通过“签到”功能追踪实际在现场的抗议者。Alicia Eler 将“签到”视为另一种“自拍”。在她看来,冒着被监视、被追踪风险的自拍无异于宣称:“我在这里,我活着,我无所畏惧。”这种对自拍与权力的联想其来有自。媒体心理学研究者 Pamela Rutledge 指出,人们总是无意识地对面部作出反应。正是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视觉优先的思维方式,传播者可以通过特写镜头或是自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由于没有“第三者”介入筛选、美化,拍摄者更有效拉近了与观看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许多政客已经对这套形象管理术烂熟于心。


事实上,自拍的政治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强化偶像魅力,也可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研究伊朗社交媒体政治的学者 Negar Mottahedeh 在 2015 年指出,自拍所展示的寻常肉身一旦通过社交网络汇聚成众,就挑战了以领袖、君主身体为偶像的英雄式历史观(capital-H History),以及包括控制(control)、资本、艺术、城市设计、版权乃至隐私权在内的种种观念。自拍制造团结(solidarity)的关键在于,图像被紧紧嵌入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网络之中——通过“标签”(hashtag)功能,用户将一张自拍和社交网络上的其他自拍、其他文本与视觉内容连接在一起,从而获得病毒式传播,成为改变世界的集体力量。自拍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并不总是这样浪漫。2014 年,在一场针对以色列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民众发起了呼吁报复巴勒斯坦人的自拍运动。照片中既有军人,也有微笑着面对镜头的家庭。在巴以冲突研究者 Adi Kunstman 和 Rebecca Stein 看来,不同于大多数自拍运动,这种军事化的自拍和国家暴力与战争站在了一起。与他人面孔的邂逅可以激发身份认同和共情,但这种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否正当,似乎无人可以保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