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㉙
华为“C&C08”数字交换机动员大会。
“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说这番话时,站在5楼会议室窗边的任正非显得异常冷静。
不久前,纵横式局用交换机“JK1000”项目失败,华为承受严重损失,甚至到了给员工打白条发工资的地步。重压之下,任正非却依旧坚持搞研发,将宝押在了新项目“C&C08”数字交换机上。负责研发的李一男说:“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资产为本钱的最后一搏。”
任正非的“跳楼”决心,激起华为员工的拼搏激情。1994年8月,“万门C&C08机”推出,横扫中国电信市场。此后,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一直在销售收入的 10% 以上。
2017年,砸下896.9亿元研发费用的华为,创造了60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一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较上一年增长15.93%,涌现出一批以华为为代表的、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抓住“互联网+”、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民营企业不仅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也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过去5年,民营企业完成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
1987年9月15日,怀揣着21000元的集资,任正非在深圳两间破旧的民房里创立了华为。彼时的华为,因为身处深圳背靠香港,靠着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倒买倒卖的业务,赚取一些微薄的盈利。
华为公司最早的办公地点是在深圳湾畔的两间简易仓库型的房屋。
一次偶然的机会,华为正式踏入了电信行业。
1988年,时任华为总裁的任正非,经辽宁省农话处的一位处长介绍,开始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电话交换机产品。
两年的电话交换机代理业务中,华为不但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更重要的是认识了通信行业和通信市场。在代理业务中,华为也遇到了不少的烦恼,因为经常得不到供货,代理业务做得并不顺利,差点让被人当成骗子。
当时电信设备市场基本被来自7个国家的8种制式设备瓜分,号称“七国八制”。这些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制式不同,电话经常掉线,给普通消费者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1989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实施大型程控交换机禁运制裁,更让人们对这种被动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受制于人的复杂感受。
任正非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大规模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将是大势所趋。但国外技术的垄断和设备高昂的价格,成为了公司发展最大的“拦路虎”。他很快做了一个决定:与其做代理,不如自己做产品。
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华为公司为何放着轻而易得的钱不赚,却去劳神费财地搞科研。任正非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
“研发不成功,就只能跳楼”
1992年的深圳,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热土。
这一年的8月7日,深交所发布新股购买证,来自各省份的多达150万人涌入竞相购买,这个时期,房地产也迅速得以发展,知识无用论盛行。一夜暴富使社会上到处都弥漫着浮躁、投机取巧之风,实体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面对股市和房市的双重诱惑,华为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将全部资金投身于新型数字交换机的研发上。说干就干的任正非将公司搬到了离市区1个小时车程的南山区深意工业大厦,租了两层办公室,办公食堂宿舍全在里面,几十位工程师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开始没日没夜地搞起研发。
最右为任正非
众所周知,通信设备行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除了来自国内“友商”的竞争,跨国公司更是虎视眈眈,这意味着华为只有开发出更加优秀的产品才能生存下来。
1992年,华为先上马了一个JK1000局用机项目,由于缺乏质控经验,JK1000防雷效果差,设备经常起火,并受到了新产品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在推出的第一天,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就成为了落伍之物,只卖出200多套。
这个失败的项目使华为损失过亿,耗干了辛苦攒下的家底。甚至到了给员工打白条发工资的地步。重压之下,任正非依旧坚持搞研发,四处借钱,将宝押在了“C&C08”数字交换机项目上。
彼时在华为负责研发的李一男说:“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资产为本钱的最后一搏。”
在内部召开动员大会时,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沉静地对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任正非的“跳楼”决心,深深地激起华为员工拼搏的激情。1994年8月,C&C08万门机在江苏邳州开局,经过两个月的上线调试,最终大获成功,横扫中国电信市场。94年一年的销售就达到8亿,此后每年翻倍增长,成为全球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交换机。
几十年间,华为一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投入强度之高,当属中国公司之罕见。也正因如此,华为在IT领域,一直走在最前锋。
截止到2017年,已连续多年高居中国民企500强榜首的华为拥有8万研发人员,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2017年砸下896.9亿元研发费用的华为,创造了60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2017年,中国500强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较上一年增长15.93%,涌现出一批以华为为代表的、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2018年2月25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5G商用芯片和终端。
就连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面对苹果手机监听的疑问时,都推荐使用华为手机。其机智回应的同时,也是对于中国民企的产品肯定。
“五六七八九”
民营企业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翻开改革开放历史,“承包”“下海”“个体户”“万元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创业”,透过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可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可能性。
70年代开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解决就业问题,政策层面开始放松对个体经济的限制,“傻子瓜子”等品牌相继成立,也是现在所说的第一批“个体户”,民营经济也在这个背景下随之产生。
经过中央的支持和鼓励,仅在1981年底,全国个体户就突破百万,通过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大大缓解了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成为计划经济之外的有益补充。
80、90年代,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专院校的师生、复员转业军人纷纷下海创业,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90年代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基础。
90年代末,朝气蓬勃、开放包容的一批互联网公司开始得以成长。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搜狐、新浪均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并迅速成为了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新兴力量。
抓住“互联网+”、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2700多万家民营企业、65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不仅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也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过去5年,民营企业完成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参考资料:
-
《任正非的传奇人生(创新名家)》人民日报海外版
- 《激发市场活力 坚定发展信心》新华社
- 《从民企500强榜单之变看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新华社
-
《华为真相》程东升、刘丽丽
-
《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余胜海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为哲学概论》楼河 江苏文艺出版社
-
《民营经济:转型与升级》三联生活周刊
-
《那些与股票有关的深圳记忆》晶报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文字整理:岳靓
稿件统筹:岳靓
编辑:朱丽
审核:管晶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