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音乐厅舞台上鲜花锦簇,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在穿插演奏着交响乐。
瑞典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演奏
今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在介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成员克拉斯·卡尔出人意料地示意乐团用现场演奏乐曲的方式,诠释了“免疫疗法”这一获奖工作。
点击视频观看↓↓↓
这也是今年两位得奖者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研究领域。
克拉斯·卡尔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癌症免疫学研究者已经发现T细胞会对肿瘤细胞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太过温和。在他的示意下,小提琴手开始温和地“模拟”。
紧接着乐团又模拟了释放T细胞的“刹车踏板”时的音乐。这回音乐要激烈地多,克拉斯·卡尔甚至随着乐声摇摆起身体,大厅里一片其乐融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也幽默地提到了一首歌。
当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Cyndi Lauper(辛迪·劳帕)发了一首畅销单曲《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女孩只想玩乐),而我想在工作的时候就享受乐趣。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物理学是有趣的,但我这么认为的。
瑞典国王授予唐娜·斯特里克兰奖章
其实,古今中外热爱音乐,具有精深的音乐修养的优秀科学家并不少见,音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科研创举。
18世纪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灵的圣保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由于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做出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
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的启示而发现了原子递增的规律从而创造了“八音律”表。
20世纪两位物理学巨擘“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和“量子论”的开创者普朗克的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已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及钱伟长、梁思成等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钱学森和蒋英伉俪更是各自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拍摄封面照时,并没有选择站在曾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杯前,而是优雅地坐在钢琴凳上,靠着一架古色古香的钢琴,彰显出一位理工科学家的音乐情怀。
而诺奖史上和音乐联系的最紧密的一次,就是2016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
当宣布鲍勃·迪伦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内,传来记者们的欢呼声。他的获奖创造了历史,如同当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罗素以哲学著作获奖一样。
其实,鲍勃·迪伦从1997年起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97年8月,来自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英语与艺术教授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宣读了艾伦·金斯堡的推荐信。
之后,从1998年到2004年,甚至2015年,迪伦每年都被提名。鲍勃·迪伦的粉丝还特地建立了一个名为“Expecting Rain”(来源于鲍勃·迪伦的歌词)的网站,声援其拿诺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自1993年小说家托妮·莫里森获诺奖以后,鲍勃·迪伦是二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今年,在颁奖典礼上,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卡尔-亨里克·赫尔丁致辞说,“科学是时代的语言,可在国家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因此,研究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新知识的产生,更是可以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为全人类互动提供共同基础。”
同样的话,将科学替换成音乐,依旧行得通。
音乐,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而科学,则是文明的不断延伸。科学与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家福楼拜生动地比喻道: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开,在山顶会合。
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