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刘捷 魏惊宇
“我国是‘肺癌第一大国’,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我国肺癌患者诊断时多为晚期,年龄矫正后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6.1%。肺癌威胁着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亟须提高群众防癌、抗癌意识,增强‘正当防卫’能力。”11月17日,第18个“国际肺癌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教授周锐呼吁。
这个“杀手”有点“狠”
肺癌,是生长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所指的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及肺泡的恶性肿瘤。引发肺癌的病因,有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电离辐射、肺部慢性病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位高危因素,80%以上的肺癌由吸烟引起。研究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倍。
或许,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都比肺癌的“三个20”条理有名气。高能预警:20岁以下开始吸烟、每日吸烟20支以上、烟龄20年以上,但凡“中标”任两条,都是肺癌君的“光临”首选。
“如果用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来衡量,指数大于400即为易患人群。”周锐说。由此看,吸烟爱好者们要好好“计划”下自己每天的吸烟数,和“规划”下自己理想中想要的吸烟年数……
当然,专家也再度证明了“殃及池鱼”四个字的科学性:长时间被迫吸二手烟的人群,也是肺癌高危人群。所以,为了您和家人、朋友的健康,请尽量不要“殃及池鱼”。
此外,患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等的患者、经常接触煤烟、油烟、放射线照射和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群,也容易患肺癌。研究表明,有15%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有足够证据证实了9种工业成分增加肺癌的发病率,“上榜”名单为: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氯乙烯、含镍的杂质。
当然,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更是不容置疑的肺癌高危因素。
“预警”无处不在
肺癌虽可怕,但不是没有“预警”。发现下面几种情况,大家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了:
1、咳嗽。咳嗽不是肺癌的“专利”,但通常是首发症状和初期信号。特别是顽固性、刺激性干咳,经抗炎治疗1-2周症状仍无改善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有长期慢性咳嗽的老烟民如果咳嗽习惯发生变化也要警惕肺癌可能;
2、血痰。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血块,少见大量咯血。对40岁以上男女,既无咯血病史,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血痰,应高度警惕;
3、胸痛。初期为不定时胸闷,压迫感或钝痛,有时甚至无法描述疼痛的性质和具体部位。
4、发热。发热的同时伴有肺部阴影者,要积极寻找病因,而不要轻易诊断为感或支气管炎。
比较明显的,民众容易“识别”的肺癌临床表现,则包括:肺部轻重不等的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持续性剧烈胸痛、反复低热,胸闷和气短;
肿瘤侵及胸膜或胸膜多发转移时出现的胸腔积液,能引起面部和上肢浮肿、头痛和呼吸困难,若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出现厌食、消瘦、乏力等表象和感受,则要警惕。
要有必备“防癌绝技”
目前,世卫组织已把癌症列为生活方式疾病,同时根据肺癌的发病成因可进行科学预防。肺癌的预防可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病因干预;二级预防是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达到肺癌的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为康复预防。
从肺癌高危因素看,“控烟”当然排在首位。劝阻烟民戒烟,和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对肺癌的预防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也建议更多建立戒烟门诊和提供戒烟药物等方法帮助烟民戒烟;
其次,控制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做好空气净化、治理汽车尾气等环境保护工作,倡导房屋绿色装修,提倡使用厨房抽油烟机;
再次,要有高危职业的“特护”。对开采放射性矿石的旷工,和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环境中的工人,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量减少与辐射、致癌因子等的接触。
毫无疑问,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中晚期肺癌。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危人群,应该积极通过健康体检,早期筛查。推荐肺癌高危人群中每年进行1次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女烟民。基本筛查方案为进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近年来,还建议加做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等。筛查的最佳方案,则为胸部低剂量、高分辨螺旋薄层CT扫描,与液基细胞学技术痰脱落细胞检查相结合。
而听起来“老生常谈”,又不得不谈的,则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戒烟、饮食平衡、不酗酒及早治疗慢性病等。同时,还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即使诊断出癌症,也应规范治疗,不可自暴自弃或讳疾忌医听信民间偏方。
“肺部小结节”要“当心”
肺部小结节,是影像学上发现的肺内局灶性、圆形、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直径通常不超过30毫米。肺部小结节虽不等于早期肺癌,但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因此,肺内小结节性病灶,可能的诊断可谓“五花八门”: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细胞瘤等。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
当然,部分良性病变,长时间之后也可能转化为恶性。据人群大样本的统计表明,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内单发小结节,恶性的占到一半以上。所以,“决不可轻视体检时无意发现的肺内小结节”。温馨提示,此话很重要,请自行读三遍。
专家提示:初次CT检查发现肺内小结节,80%-90%都是良性病变,但要高度重视其中可能的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定期检查不可缺。
低剂量CT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X胸片的10倍,经CT筛查发现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PET-CT检查没有那么“完美”。PET-CT的“高大上”,很容易让人认为,可以做出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判断。其实不然,PET-CT对肺部小结节,尤其是不到10毫米的结节,诊断价值不大。也不能区别炎症、结核或肿瘤。所以,这种情况并不被常规推荐使用。不过,临床上在需要排除多发肺部小结节是否为转移癌时,PET-CT有一定价值。
总之,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治比较复杂,原则上遵从专业指南和专家共识,多学科团队决策最终目的是避免延误治疗或过度治疗。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左常睿
审核:管晶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